4月19日至21日,來自涪陵的500余名學生,乘火車、坐大巴,到黔江開展“感受中國變化速度,體驗黔江民俗風情”主題研學旅行活動。近距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體味土家文化的魅力。既拉近了孩子們與大自然的距離,又品味了一場豐富的精神大餐。在互動中一起成長,度過了一段美麗的難忘時光。
行在黔江,一城山色半城“湖”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離開學校那一刻起,黔江行的研學課程就已經開始,第一課是乘坐綠皮火車,同學們在愛莉絲莊園工作人員和老師帶領下,依次有序排隊上車。在火車上,老師向學生講述過去涪陵到黔江的交通工具,講授渝懷鐵路有關知識和我國鐵路的六次大提速,讓學生感知渝懷鐵路對沿線百姓帶來的便利,感受祖國的發展速度,激發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渝東南少數民族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老師為學生講授了的地震課程,并帶著問題前往毗鄰基地的國家地震遺址公園、也是地震堰塞湖——小南海,實地參觀、專研地震遺址,在館長的講解下,同學們更直觀地弄清楚了地震起因、影響以及如何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雨霧掩映下的小南海地震遺址公園,滾石林立,大小恐龍、地震之路等依湖而立,或蒼翠掩映,或湖光山色,或古色古香,給人各種視覺盛宴。同學們在其中穿行,快樂的奔跑,大聲的歡笑,與自然親近,與湖水相伴,其樂融融,釋放了天性,快樂了心情,在奔跑中與自然同行,給他們不一樣的感受。微風拂來,歡樂吹皺了湖面,彌漫在天地間,拉近了老師與孩子心與心的距離。
愛在黔江,文化大餐留心中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在“我為伙伴做道菜”課程中,老師不僅教授學生們認識蔬菜、調料、了解廚房常識,還講解了做菜步驟,鼓勵學生們親自做菜,爭先嘗試,讓學生感知父母辛勤養育之恩。野外自救互救學習環節,意在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學習野外生存技能,提升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生存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在體驗土家族民俗文化課程上,同學們與土家族百姓一道,學唱土家山歌、跳土家擺手舞,學做蠟染,感受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氣息,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屹立百年的吊腳樓,蜿蜒流淌的板夾溪,一同見證了學生們的歡聲笑語。
此外,黔江研學旅行中,學生們還開展了紅色文化教育,體驗模擬“飛奪瀘定橋”場景,真人CS,讓學生們感受到先烈們創業維艱,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向英雄們致敬。
學在黔江,大力開展研學活動
此次涪陵學生研學黔江,只是黔江研學旅行和課外實踐活動一個縮影,近年來,區教委、團區委及區屬國有企業鴻業集團,根據黔江地域環境、特色資源,結合學生課外教育實際需要,通過建設基地,開發課程,組建機構,培養師資,有效滿足了學生對于精彩紛呈的社會實踐活動和研學旅行活動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鴻業集團旗下重慶愛莉絲莊園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深耕營地教育、研學旅行兩年有余,初步發展成為研學旅行綜合服務平臺,旗下擁有渝東南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以愛為主題的愛莉絲莊園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渝東南首個職業體驗館、首個專業兒童攝影館、首個科技體驗館,聯合土家十三寨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濯水古鎮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和近20家研學機構、社會實踐基地,搭建了綜合系統的研學服務平臺。
其中,渝東南少數民族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占地140畝,總建筑面積近5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0人同吃、同住、同學。基地已建成農耕文化體驗區、蔬菜種植體驗區、軍事拓展訓練區、廚藝體驗區、高空體驗區、“飛奪瀘定橋”體驗區、非遺空間手工操作室、地震體驗區等。土家十三寨建有民俗博物館、少數民族文化體驗區、山歌文化體驗課。愛莉絲莊園愛文化主題基地建有超過1000平米的攝影、攝像教學場館、大型職業體驗場館、兒童攝影場館、科技體驗館以及農耕體驗場、植物科普場等。目前,兩個基地已成功創建成為重慶市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
鴻業集團旗下愛莉絲莊園文化創意公司,緊緊圍繞黔江本地特色資源,開發了地震遺址防震減災研學、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研學、地學研學、原始森林科普探究研學、農耕體驗、職業體驗、紅色文化研學、生存體驗、意志磨礪、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等多條研學路線。截至目前,已為區內外3萬余名學生提供研學旅行、親子活動等服務,近期區內外預訂的學生研學旅行活動超過2000人,暑期夏令營預訂超1000人。